小時候,

故鄉于我,

是街頭巷口,騎在姨夫肩頭吃聽天轉的糖龍,

是茶館里的長嘴功夫蓋碗茶特技,說書先生口中的天南地北、眾生百態,

是和小伙伴們在東南西北街追逐打鬧,在保娘的錄像廳里自由穿梭的背影。

少年時,

故鄉與我,

是扶失明外公出門,忘了給家人打招呼的冒失,

是打井水時,廚房隔墻聽得高年級哥哥姐姐們的朗朗讀書聲,

是每日聽三姨洗碗時,任意高低氣息哼唱的那曲《瀟灑走一回》。

長大時,

故鄉與我,

是跟隨鐵路施工走南闖北后,在心中亦愛亦戀的煙雨小鎮,

是軍盾鍋盔、肥腸粉、牛肉豆花、冷鍋串串、方竹筍火鍋等無數美食的聚集地,

是花白了頭發的媽媽、姨媽們口中理想的養老之地。

而如今,

故鄉與我,

是每年清明時節,外婆外公合墓前那清脆的鞭炮聲,

是總想帶著孩子去看看鄉情、聽聽鄉音、食食鄉味的心靈之地,

是那個我魂牽夢縈、分心掛腹卻只能思念的地方,

其實,

故鄉還是故鄉,

不同的只是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