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紅
圖一為巴山線路和站區 本報特約通訊員關富成 攝
圖二為意氣風發的巴山職工
由西安鐵路局策劃創作的小說《平·安》一書出版發行以來,受到了鐵路內外文學愛好者的廣泛熱議和關心巴山精神人士的熱切關注。作者蕭跡以西安局安康工務段巴山工務車間人物事件為原型,借助小說這個內涵豐富的載體,讓生活在秦巴山的3代鐵路人演繹了一幕幕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故事,巧妙詮釋了 “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務實創新”的巴山精神。我以為,正是這種像陽光一樣的精神,驅散了秦巴山人苦難的陰霾,迎來了秦巴山人美好的今天,并把秦巴山工務車間凝煉成了一座精神的富礦。
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展現了秦巴山人的精神氣質
小說聚焦的秦巴山工務車間位于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工作環境極為艱苦。但秦巴山人不屈不撓,以聰明智慧和頑強毅力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工作和生活的美好,演繹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現了秦巴山人特有的精神氣質。
在艱苦中追尋陽光的溫度。小說中,帶著青春和夢想的第一代年輕人來到這里,卻只能點油燈、吃原糧,住四面透風的干打壘房子,更可怕的是精神的空虛和寂寞。 “骨感的現實”一次次碰撞著 “豐滿的理想”,使以安衛東為代表的部分青年人難以安心留下,一度心態浮躁。艱苦的環境可能會使意志薄弱者頹廢,但也可能喚醒人的生存勇氣和樂觀精神。秦巴山人就是后者,他們不向命運低頭,勇敢地向自然挑戰,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調節單調的生活,改造站區環境。他們在亂石崗上平整出半個籃球場,舉辦秦巴山運動會,使之成為秦巴山的 “奧運會”“狂歡節”;他們從架水管引山泉、開荒種菜,到后來修水泥路、建生態園和公寓化宿舍等,一步步建設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們就是這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在與自然的搏斗中積極釋放生命正能量,營造著 “家”的祥和與溫馨氛圍,感受著陽光的多彩與溫度。
在奉獻中感受擔當的自在。 “在祖國的版圖上,鐵路修到這里,總得有人來養護。我不來別人就要來。既然來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這是巴山工務車間一位老工長的手記。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矯情作秀,就是這么樸實、自然的表達,卻道出了秦巴山人的責任、擔當與奉獻。為了線路的安全暢通,他們常年在崇山峻嶺中排查危石,在洪水肆虐時奮勇搶險,他們以雪以雨為令,及時集結,把修建于特殊時期 “先天不良”的線路維護成了安全線、放心線。可誰知道他們背后有多少付出呢?韓西旺的兒子得了絕癥,他卻無暇陪兒子看病;王秀文曾經兩次流產,第三次才有了平萍;安衛東買糧遇到山洪暴發,險些送命;多少寄宿的孩子和父母經受著離別的痛苦……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他們心里都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回到崗位上了,心里就踏實了;線路安全了,心情就舒暢了。最終,他們還讓自己讀完大學、研究生的孩子回到秦巴山工作。沒有一個人說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話,但他們的行動卻是最堅毅、最有力的表達;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地忍受,而是胸懷坦蕩地接受;他們在現實的磨礪和思想升華中早已拋棄了奉獻的艱澀與不甘,感受著奉獻的充實與自在。
在創新中享受成就的快樂。秦巴山工務車間管轄的線路因建于特殊年代,曾被日本專家判過 “死刑”——必須報廢。但是秦巴山人著眼線路實際,大膽嘗試創新,想方設法提高設備質量,保證安全暢通。他們最先提出并實行將被動發現危石侵道改為主動上山排查危石的方法,將事故防患于未然;他們最先用好用活高科技設備,采用科技保安全的做法;他們最先為大學畢業生開設科技攻關工作室,為青年人才提供一個展示才能的平臺,引導青年人圍繞安全生產難題進行科技攻關。青年人才不負眾望,研制出隧道滲水導流器等設備,解決了隧道單側排水等一大批技術難題……正是秦巴山人的務實創新,使秦巴山工務車間的安全生產持續穩定,成為37年無安全事故的車間,這是一個安全佳績,更是一個驚人奇跡,令秦巴山人成就感倍增。同時,這種成就也使得秦巴山人才輩出,許多人調到段、鐵路局從事管理工作,已退休的吳大順的兒子鐵蛋還到北京參加英模 報告會。
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在小說中,作者運用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較好地表達了主題思想,為作品增添了不少藝術魅力。
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人。故事性強不強,是衡量一部小說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這部小說以平安樹和32位鐵道兵烈士陵園為線索,以秦巴山人的精神為主旋律,以平大偉和安衛東為核心人物,將秦巴山工務車間的人物及其家庭成員的故事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鐵路題材小說。小說在多處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比如,安衛東被山洪沖走,生死未卜,車間氣氛緊張,人人懸著一顆心,他還能回來嗎?韓西旺在排查危石時,和危石一起掉下山谷,他的命還能保住嗎?平萍和安唯勇戀愛后,安唯勇決定回秦巴山工作,平萍會一起回來嗎?這些懸念吸引著讀者不由自主地想看下去。同時,小說情感飽滿,在多處設置情緒高點,打動人心。 比如,韓西旺得了絕癥的兒子央求哭泣的奶奶: “奶奶,你別哭,好嗎?你看我好好的,我還可以活到20歲。”還有,孫小萌抱著勇勇快步往車站走,勇勇在媽媽的懷里掙扎著,伸出小手向爸爸的方向使勁地抓著、揮舞著,聲嘶力竭地哭喊 “我要爸爸,我要爸爸”……這些人物對話,加之環境描寫、氣氛渲染,讓生離死別的痛楚漫延開來,直抵心靈,令人動容。
精心巧妙的構思啟迪人。小說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這部小說中,作者能將發生在眾多秦巴山人身上零散的事件,根據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不露痕跡地整合在一起,這是作者精心構思、巧妙安排的結果。 比如,王秀文 “把孩子拴在床上,把自己拴在橋上”,平大偉當紅娘,李和平與吳大順的兒子回秦巴山工作等故事都來源于真實生活,那么自然地被寫進小說,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讓路內讀者感覺很接地氣,讓路外讀者感覺十分新奇。同時,小說運用了神話傳說的表現手法,講述那棵上千年的白果樹不結果的故事:武新權連長埋葬于樹下后,第二年竟然結滿了白果,而且這條線路再也沒發生過事故,當地人稱它是保平安的老神樹,甚至把它視為精神圖騰。此外,小說還巧妙運用了象征手法,讓平大偉和安衛東兩人搭班子,構成 “平安”的班子,以象征線路安全;讓平萍和安唯勇喜結連理,喻示著平安再延續。這種在名字上下功夫的手法,在 《紅樓夢》中有大量運用,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名字,合起來就是 “原應嘆惜”,喻示最后的悲劇性結局。由此可見作者在人物名字上是費了心思的。
鮮明生動的人物感染人。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是小說的藝術使命。高爾基說,托爾斯泰的人物使人常常想伸手去 “撫摸”。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運用或濃或淡的筆墨塑造了一大批小說人物形象,尤以平大偉、安衛東兩位人物的塑造最為成功。作者通過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等描寫把平大偉塑造成一個性格內斂、踏實穩艦喜歡觀察、善于思考的黨支部書記形象,而把安衛東塑造成一個思維敏捷、勇猛好進、作風干練、果敢力行的車間主任形象。平大偉很有思想,說話喜歡循循善誘、步步推進,然后再托出自己的想法,而安衛東一般喜歡單刀直入、直抒胸臆。 比如,平大偉給安衛東講述想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大家建設文化生態園的一段話就頗具代表性。他的語言透著哲理的光芒,非常符合黨支部書記身份,讓人讀后很受益。安衛東說話的風格則迥然不同。 比如,他動員大家整治設備提速的一段話: “我就不信這個邪,我今天就把大話給撂這兒了,那就是徹底改善這段線路,先不說別的,一年內,提升到五十公里。娘的,我就不信,弄不成。”然后,他就真進洞整治隧道設備去了。看到這里,讀者不由得生起喜歡他敬業、感嘆他太狠,但又佩服他勇猛的復雜情感,這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車間主任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
小說因生活而豐盈。這部小說是作者蕭跡將創作之錨深深地扎進秦巴山腹地,和秦巴山人進行無數次心靈對話的結晶。他以豐富的想象和多樣的表現手法,很好地展現了秦巴山人的精神,講述了秦巴山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鐵路故事,也是一個中國故事。
關鍵詞
西安鐵路局巴山工務車間
西安鐵路局巴山工務車間在陜西省鎮巴縣境內,與四川省萬源市、巴中市接壤,位于我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秦巴山區,擔負著襄渝鐵路81公里線路、78座橋梁、58座隧道的養護維修任務。
自1978年成立以來,車間干部職工安心山區,科學養路,完成了陜西每年5200多萬噸物資、2100多萬人次進出川、渝、鄂的運輸保障任務,創造了37年安全無事故的紀錄,培育形成了以“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務實創新”為基本內涵的“巴山精神”,被中共陜西省委譽為“新時期的延安精神”,在全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驗交流會上介紹。
數年來,巴山工務車間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國家級榮譽9項、省部級榮譽33項。2015年3月,中宣部將巴山工務車間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