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集中建設高鐵,投入巨資打造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滬昆高鐵、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滬漢蓉高鐵)四縱四橫高鐵網絡。面對高鐵建設的巨大資金投入,短期內的虧損狀態,以及國民收入的差距等現狀,許多老百姓不理解,因此對高鐵建設以及鐵路的大規模建設頗有微詞。

高速鐵路的建設無疑具有深遠影響,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超過很多民眾的切身考慮之外,所以在利弊權衡之間,從戰略角度和長遠眼光看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是利大于弊。從長遠來看,具有大能力、全天候、高速度、低能耗、少排放等顯著技術經濟優勢的高速鐵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要求,發展高速鐵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相對有限且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的發展中大國而言,符合國情,作用巨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速鐵路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從優化綜合運輸體系及整個經濟地理格局特點上看,本輪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輪由傳統向現代、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約的轉變過程,其對交通運輸業最核心的要求,體現在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為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流動,特別是高端要素跨區域、大流量、高密度、多頻次的配置與流動,提供先行引導和充分保障。

高速鐵路對于優化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高速鐵路的發展,特別是客運專線的修建,在全面提升鐵路客運服務能力和品質的同時,也極大地釋放了既有客貨混跑,做到了客貨分離,使客運的服務水平更高,貨運的載量更大,讓鐵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的效能。客貨分離提高了線路的貨運能力,對于彌補長期以來我國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鐵路短板”,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回歸自身優勢領域,提升運輸服務整體效率和水平,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等具有顯著效果。新一代高速鐵路是傳統鐵路的系統性變革與進步,在傳承了傳統鐵路全天候、大能力、低能耗、少污染等技術經濟特征的同時,也在速度、舒適性以及服務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高速鐵路重構了我國的“經濟地理”空間,大幅縮短了區域間的時空距離,對于促進區域協調共進和城鎮化健康發展,進而助推經濟社會轉型也具有重要作用房地產以及現能級水平,餐飲、住宿、會展、房地產以及現代物流等相關服務業態的迅猛發展,對于促進第三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結構優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高速鐵路是我國綠色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隨著全球氣候、環境以及資源能源形勢日益嚴峻,綠色發展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盡管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人均擁有量十分有限,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相當有限。面對日益嚴格的資源環境約束,切實推進綠色發展戰略,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已成為關乎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性任務。顯著的環保、低碳且高速、舒適等優勢,使得高速鐵路成為“綠色發展”條件下最具競爭力的旅客運輸方式,也使其成為交通運輸領域結構性減排的“主力抓手”。就我國特殊的國情和所處的發展階段而言,大力發展以高速鐵路為骨干的公共運輸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比較優勢,逐步改變現有不合理的運輸結構,對于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集約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速鐵路是我國國家穩定發展的軍事戰略支撐。其一,建設高鐵具有巨大的軍事戰略價值。這條鐵路的建成,勝似在西部邊境線部署百萬雄兵。其二,建設高鐵有利于中國西部穩定。很顯然,這條鐵路對中印關系、中巴關系、中尼關系,以及中國與中亞接壤國家的關系,都將帶來深刻的變化。其三,建設高鐵利于西藏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提速藏民族與漢民族以及與其它民族的經濟交往與融合,提速漢藏文化的相互認同與融洽。(鐵膽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