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買票本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也是社會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蠅頭小利面前,逃票者卻罔顧規則,摒棄誠信。可見,我們的社會缺少不是規則,而是缺少這種遵守規則的精神。
作為禮儀之邦,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為之恪守千年的美德。早在先秦儒家學說里,“誠”與“信”就是相輔相成,作為評價個體道德的判斷標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崇尚明禮誠信逐步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內化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特質。在現代社會,在網絡發展迅速的今天,誠信早已被量化歸納進入了個人信用信息系統。誠信作為個人立足之本和保證社會穩定的精神基石,從古至今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只要在網上搜索“逃票攻略”,相關條目便高達150萬條,這源于很多人已將成功逃票作為一種“資本”拿來炫耀,相互“取經”。甚至還有的小姑娘因為自己男朋友會逃票而非常自豪,覺得自己男朋友特別聰明。逃票雖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惡之事,但是習以為常,甚至通過網絡等媒體傳播演變成“引以為榮”的怪現狀,其中體現出的問題和帶來的惡果,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反思。
逃票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在人心。特別是對火車票而言,逃票手段多樣,被捉到以后處罰力度也不大,最多補票了事。在面對這幾十百把塊的“小便宜”面前,很多人缺少對誠信的追求,只想著貪圖面前的小便宜迷失了自己的誠信之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短視的人們在占了一絲小便宜的甜頭以后,很難讓人不相信他們會在今后的比如貸款,辦理信用卡等需要誠信支撐的活動時還能遵守規則。
如果整個社會都缺乏誠實信用意識,我們可能會獲得一時的“利益”或者“好處”,但這無異于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長此以往,法治遭到破壞,道德遭遇滑坡,社會將毫無誠信可言,我們最終必將會淪為規則缺失的直接受害者或者犧牲品。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后代的子孫,只有我們在以身作則的同時,互相監督,將逃票者攔在門外,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文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