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讀近20載,雖不能說學富五車,綜合知識和素質總強過沒上大學的進城務工人員。但是,在“一分能力一分價錢”的人才市場上,高校畢業生們卻怎么也驕傲不起來:碩士研究生給企業總經理當文秘,月薪3000元;而同一家用人單位給木工開的最低工資是3500元/月。走出人才市場,一位畢業生自感很“跌份兒”。(中國經濟網 3月19日)

什么是“夢想”?什么是“成功”? “未來”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子的人?這樣的問題,一千個人回答就會有一千個答案。但筆者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智商比大家高,學識比常人多,而是對社會的貢獻比別人多,是個人價值比他人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重點院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激增。導致原本的天之驕子變的不再稀有。而懂得技術的技校生卻并沒有大量增加。更早進入社會的他們,在社會經驗和就業定向崗位上,都比大學生有優勢。

網絡上,“博碩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專看都不看,中專靠一邊站”,成為畢業生們對于就業市場“逐高學歷”的一句調侃。而諸如“哈爾濱招聘7名碩士環衛工”,“上海城管引碩士博士應征”等,高材生“低姿態”競聘基層“鐵飯碗”的新聞亦屢屢出現。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從社會環境層面改革人才評價體系,打破“學歷社會”,才能建立以能力為基礎的新的人才評價體系。

最后筆者想建議高學歷的畢業生,在找工作前,第一要做好規劃、確定目標;第二要明確自己與崗位的匹配度,理智申請崗位,盲目海投可能會加深焦慮和自我懷疑;第三是要在認清自身和崗位的前提下,廣泛地去嘗試。第四,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要貪圖眼前一時得失而耽誤以后的發展機會。從來沒有一種工作叫做“錢多、活少、離家近”。(文/黃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