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飛機失事事故頻繁發生,且事故反彈現象尤為嚴重。相反高鐵這一新生事物卻在穩中有序中飛速發展。對于選擇出行方式而言,人們的目光在潛移默化中紛紛投向了安全系數高、方便快捷、舒適溫馨的高鐵。鐵路,這一不死的企業自成立發展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截至目前,遍及全國的高鐵占據了鐵路客運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30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并,“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就此成立。這標志著中國高鐵已完成對內合并統一,開始對外發展走向世界。為了將中國高鐵更好更快的面向世界引入國外,李克強總理也在出訪他國時擔當中國高鐵推銷員這一角色,向國外展示著中國高鐵的魅力,對其安全、質量及技術充滿了自信。

然而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來形容當今中國高鐵的現狀一點也不為過。雖然高鐵的前途一片光明且很具有發展潛力,但是當前的局勢依然十分嚴峻。對內而言,曾經的鐵老大轉變為如今的政企分離、自負盈虧走向市場化的總公司,為了擺脫連年虧損尋求突破,這一博弈的舉動雖為難得的機遇但相應的也會承受相當大的風險,可謂風險與機遇并存。對外來說,必須很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高鐵技術雖已將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并有所創新,但無可否認一些核心技術至今仍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中,這就是不少外國人對中國高鐵冷嘲熱諷的原因。總而言之,中國高鐵正在處于發展階段,一昧的自我滿足、安于現狀和固步自封會直接將高鐵的未來悄無聲息的扼殺于搖籃之中。所以一種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是必須要有的,而且得時刻警示,因為大自然“適者生存”的無情法則同樣適用于市場化的鐵路。

“人民鐵路人民愛,人民鐵路為人民”。當下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而言,鐵路的安全系數最高,安全的同時又帶來了方便與溫馨,這就是人們相信鐵路并且選擇鐵路的原因。反之,擁有了國內人民的選擇與信任,自然而然也為鐵路部門提供了巨大的市場,要想維持并發展這個市場必須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對鐵路部門而言,時刻保持危機感,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成本意識不僅能服務旅客滿足人民的日常出行更能讓世界相信并且認可中國高鐵技術的含金量,讓中國高鐵更好、更快、更加自信的走向世界這個廣闊無垠的市場。當然,要想打贏這場翻身仗也絕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場長久戰,需要鐵路部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突破創新同時攜手人民的支持與信任才能更好的對外發展讓中國高鐵重新崛起于世界之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