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從鐵道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投資2713.7億元,完成全年計劃投資的33%。這意味著如果要完成全年8235億的投資計劃,在接下來的半年里,平均每月要投資920億元,平均每天要投資30億元。

從世界范圍看,中國的鐵路建設非常滯后。按國土面積平均的鐵路路網密度,中國每萬平方公里只有 74.89公里,在世界上排名60位之后;按人口計算,中國鐵路路網密度為每萬人 0.56公里,人均才 5.6厘米,不及半根鉛筆長,世界排名百位之后。每年春運的一票難求,中國普通老百姓最能感同身受鐵路的落后

2013年關于鐵路的一件關注度很高的事件,就是李克強總理推介中國高鐵。我們的高鐵真的可以“走出去”嗎?還是因為我們已經產能過剩,不得不走出去?

高鐵是我們能拿得出去的產品,同時也是能賺到錢的項目。當然也未必都是賺錢的,還可以換取我們需要的資源。隨著我們的高鐵走出去,慢慢地會有更多國家請我們去修鐵路,不僅是高鐵,還有快速鐵路,包括機車車輛,技術、標準和設備。

高鐵從總體規劃到設計、施工,以及建成運營,我們的一套技術都處于領先地位。歐洲的國家面積小,線路相對短,高鐵修建起來就更加容易。

現在,我們與泰國之間已經確定有一條線路,投資大概1000多億元,用我們的技術、標準和設備進行建設。這個項目已經快要開工了,但具體的開工時間受到泰國國內政治局勢的影響,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產能過剩的說法是錯的!現在我們的機車根本不夠用。不發展,停下了,什么都會過剩。